在面對潮汐型(虹吸管或定時器)的介質植栽床時(一般使用發泡煉石),許多人都有同樣的問題: 我的植栽床該要多深?

IMG_4725      IMAG1430  

這是一個最常見卻也至關重要的問題,藉由各地的成功經驗來分析,答案會是這樣:

一般建議植栽床的深度大約為30公分,但這沒有一定,主要還得視你想種植的植物特性而定,
如果是一般葉菜類或者辣椒茄子這種植株不高的作物,30公分左右就綽綽有餘了;
但若你想種一些果樹類的作物,例如番茄、木瓜等等的,最好考量這些果樹的根必須有足夠深的發展空間。
當然,越深的植栽床意謂著越高的成本,你需要更大的容器與更多的介質,所以最好在選擇植栽床大小之前,先大致計畫一下未來想栽種的作物是哪些

但光是這樣還沒有完全回答完問題!
以最常見的30公分深的植栽床為例,當中還另有玄機:
請看以下這張植栽床剖面圖

grow-bed-zones  

植栽床被分為三區,這三區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職責,讓我由上往下為大家介紹:
Zone 1: 表面或乾燥區
最上層的5公分介質是可讓光線穿透的乾燥區,因為有這一層區域,讓蒸發作用能夠最小化,同時保護植物基底不受環狀腐爛病的侵襲。
此外,通過保持該區之乾燥,可以防止藻類在介質表面滋長,和因為潮濕而引發的一些病害,如白粉病。

Zone 2: 根系發展區
中間的15~20公分為第二區,此區域是多數根系活動生長,也是潮汐變動的空間。
在這個區域裡,潮汐的集水和排水運動交替循環,在水被完全排掉的過程,同時間也非常有效地把氧氣傳送給植物根部、益菌、微生物和蚯蚓。
而在集水的時候,流入的水則帶給根部水分、營養,固體顆粒的魚大便也在此時被沖進生長區,而這正是讓蚯蚓做好牠們重要工作的場所,
蚯蚓會分解這些大顆粒的廢物,然後釋出更多可供吸收的營養和礦物質給整個系統,在國外,農民們稱這種營養物質叫做「worm tea 蟲茶」,
雖然聽起來有點噁心,但透過每次潮汐循環運作,它會被充分地混和並分配給每個植物,而且魚是完全可以接受蟲茶的!

Zone 3: 固體收集和礦化作用區
位在最底下的5公分,這裡最終會沉積著魚糞便和蚯蚓排放的一些固體物質,藉由細菌進行礦化作用,在一定的時間後,
會變成類似於土壤的沉積物,但無需擔心,它也會透過潮汐的作用而被循環吸收。

資料來源:

http://theaquaponicsource.com/2010/08/02/grow-bed-depth/

arrow
arrow

    城田魚菜共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